中甲外援奇迹康复!曾恐截瘫现无瘫痪风险,1个月即可复出!
发布时间: 2025-11-02
一场中甲联赛的冲撞,让广西平果哈嘹外援阿萨莫阿经历了从“高位截瘫风险”到“预计一个月复出”的戏剧性转折。 这场牵动球迷心的伤病风波,暴露了中国足球赛场安全与医疗应急体系的深层隐患。
一、伤情反转:从瘫痪惊魂到手术曙光
10月5日,中甲第25轮广西平果对阵重庆铜梁龙的比赛中,阿萨莫阿在背身护球时被重庆球员张志雄从侧后方推撞,失去平衡后头部猛力撞击场边LED广告屏,当场被救护车送医。 广西俱乐部官方随后通报,阿萨莫阿诊断为C2至C6颈椎错位及骨折,伴随神经受压,存在高位截瘫风险,赛季报销。
然而,剧情在24小时内逆转。 罗马尼亚媒体FANATIK独家披露,经专家评估,阿萨莫阿的颈椎骨折未伤及核心神经,已排除瘫痪风险,定于10月8日在北京进行手术,预计康复期仅1个月左右。 这一消息得到多方确认,曾效力于罗马尼亚克拉约瓦大学的阿萨莫阿,其老东家也主动表示愿提供医疗支持。
二、赛场争议:暴力犯规、VAR故障与安全漏洞

阿萨莫阿的受伤并非本场唯一焦点。 第59分钟,广西另一名球员黄威在拼抢中胫腓骨骨折,预计恢复需8个月,同样被救护车送医。 更引发争议的是,当主裁判张杨帆准备查看VAR回放以判定一次禁区内争议动作时,现场VAR设备竟突发黑屏故障,导致判罚无法进行。
赛后,广西俱乐部将张志雄的动作定性为“恶意犯规”,并向中国足协提出申诉,要求调查判罚失误、VAR故障及球员暴力行为;重庆俱乐部则称其为“一次拼抢”,并透露张志雄已赴医院道歉。 资深足球媒体人冉雄飞指出,张志雄的动作虽非故意恶意,但属于“粗鲁且不必要的犯规”,同时批评中甲VAR操作不专业,暴露联赛管理短板。
三、历史映照:中国足球赛场医疗体系之困
阿萨莫阿的遭遇并非个例。 2015年,申花外援登巴巴断腿后,赛场急救被曝出缺乏吸氧设备、止痛措施,且转运流程不规范,引发对中超医疗标准的质疑。 对比英超,曼联球员卢克肖类似重伤时,现场立即提供氧气面罩、止痛针及专业固定装置,救护车直接入场转运。
中国足球赛场医疗的薄弱环节长期存在。 登巴巴事件后,上海虽出台新规要求配备吸氧面罩、夹板等设备,但中甲层面至今未形成统一高标淮。 此外,青少年赛事保障亦显不足,2025年,国安梯队球员郭嘉璇在西班牙集训时头部重伤离世,暴露跨国集训中保险覆盖不全、急救响应滞后的漏洞。
四、冲突背后:冲超保级压力下的情绪火山
本场比赛的火药味与双方俱乐部的处境紧密相关。 赛前重庆铜梁龙排名联赛第二,冲超压力巨大;广西平果则深陷保级区,每分必争。 压力之下,球员动作更容易失控。 比赛中还发生球迷冲突、语言攻击主帅等事件,进一步点燃矛盾。
类似情况在中甲屡见不鲜。 2024年,大连英博因赛后冲突遭足协重罚20万元,暴露联赛在裁判控场、球员情绪管理上的缺失。 而早在2010年,中国足协就被批评罚单力度不足(如停赛场次减少、罚款低于赢球奖金),难以震慑暴力行为。
五、硬件隐患:广告牌与保险的“隐形杀手”
阿萨莫阿重伤的另一关键因素,场边广告牌的安全距离问题也被推到台前。 业内专家指出,中超、中甲多个球场为扩大广告曝光率,将LED屏放置距边线过近位置,增加球员碰撞风险。 此外,球员保险覆盖不足同样堪忧。 数据显示,近五年中国海外集训的青少年球员中,仅38%投保颅脑损伤专项险,与德国青训强制投保标准相去甚远。
尽管中国足协2023年发文要求青少年赛事强化医疗配置(如增设救护车、开辟就医绿色通道),但职业联赛的落实仍显滞后。 从阿萨莫阿到黄威,两次救护车入场、两人赛季报销的残酷现实,迫使行业重新审视赛场安全标准的紧迫性。